避險貨幣的定義與重要性
所謂避險貨幣,是指在金融市場波動、地緣政治緊張或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時,投資人紛紛放棄風險資產而轉向持有的貨幣。這類貨幣通常具備低利率、龐大的國際資產淨部位、成熟且流動性充足的金融市場,以及相對穩定的經濟與政治環境。
需要注意的是,避險的核心在於規避資產貶值的風險,而不是物理意義上的風險。避險貨幣對應的國家經濟狀況不一定要快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也是一種穩定。避險貨幣的升值和貶值更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而非自身貨幣政策。事實上,某貨幣成為避險貨幣,自身基準利率變動次數少也是重要原因。
日圓(JPY):被動避險的典型代表
1. 日圓成為避險貨幣的原因
- 龐大的海外資產與資金回流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擁有龐大的海外淨資產。每當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時,日本投資者傾向將海外資產變現並回流國內,從而增加對日圓的需求,推動日圓升值。
在政府公債的範疇上,目前日本已經超過中國成為美國公債最大持有國。
- 套息交易與利差因素
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使得日圓成為套息交易的主要融資貨幣。投資者藉入低成本的日元,然後轉為基準利率較高的貨幣。投資於高收益資產。
當風險事件發生時,高收益資產遭遇拋售,而投資者被迫平倉套息交易。資金迅速回流日本,貨幣轉換為日圓,從而推動日圓升值。
- 已開發的金融市場與高流動性
日本擁有一個成熟且龐大的金融市場,國內資金充裕且國際上日圓交易活躍。這種高度流動性使得日圓在市場波動中成為有效的風險避險工具。
- 經濟穩定與市場信心
日本經濟長期維持穩定(不成長也是穩定),金融市場發達,且地處島國受政治影響較小,這些因素使得日圓在全球經濟動盪中表現出較強的避險屬性。
除了2020年和2021年第二季的疫情基數因素,過去十年來日本GDP年增率最強的時候也只有2.4%。
2. 日圓的避險走勢案例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混亂,股市暴跌,投資人恐慌情緒蔓延。在此期間,日圓兌美元匯率從2008年初的約110日圓兌1美元,升值至2008年底的約90日圓兌1美元,升值幅度超過18%。
- 2020年新冠疫情
疫情初期,全球市場動盪不安,VIX指數飆升至歷史高點。日圓再次展現強烈的避險屬性,兌美元匯率在2020年3月一度升值至約102日圓兌1美元,較疫情前升值約6%。
瑞士法郎(CHF):中立與穩定的避險選擇
1. 瑞郎成為避險貨幣的原因
- 永久中立國地位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歷史上未受兩次世界大戰的波及,其發展不易受到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這種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使得瑞郎在戰爭或地緣政治衝突中展現出極強的避險屬性。
- 獨立的貨幣政策與金融體系
瑞士央行獨立性強,貨幣政策穩健,瑞士銀行體係以嚴格的保密製度和強大的穩定性著稱。這些因素為瑞郎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 充足的黃金儲備
瑞士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這為其貨幣價值提供了有力支持,進一步增強了瑞郎的避險屬性。在2023年,包括官方和民間的黃金儲備在內,瑞士排名全球第三,而排名第一的是美國。 - 經濟穩定與高流動性
瑞士經濟穩定,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瑞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
2. 瑞郎的避險走勢案例
- 2011年歐債危機
歐債危機爆發後,歐洲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投資人對歐元區經濟前景擔憂加劇。瑞郎兌歐元匯率在此期間大幅升值,一度達到1歐元兌1.03瑞郎的歷史高點。
儘管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傳統避險貨幣的地位可能面臨挑戰,但日圓和瑞郎憑藉各自的獨特優勢,仍將在對沖市場波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日圓依托低利率環境與套息交易機制,而瑞郎則得益於其中立的地位和穩健的金融體系。這些因素使得兩者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時,吸引避險資金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