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分析文章《人民币暴涨的背后》中已经详细阐述了这波涨幅背后的多重驱动因素,即美元贬值、中国经济复苏、中美利差引发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增量资金等。
适度的升值自然无碍,但一向注重汇率双向波动的中国央行显然无法坐视人民币单边上涨。在上周五人民币拉升1.6%(13年来最大单日涨幅)之后,央行终于在周六出手,宣布将在岸的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银行在与企业进行远期外汇交易时,往往需要缴纳该笔交易名义金额的20%作为保证金,且保证金需要无息冻结一年。这笔金额即称为风险准备金。由于银行通常将该笔准备金的成本以远期报价的形式转嫁至企业,因此极大的削弱了在岸客户的远期外汇交易需求。
风险准备金制度于2015年8月31日首次问世,旨在降低市场中购汇的需求,阻止人民币过快贬值。到2017年9月8日,由于人民币快速升值,因此央行宣布将准备金降至0。 2018年8月3日,为缓解中美贸易战给人民币带来的贬值压力,央行再次提升风险准备金率至20%。
简单来讲,央行基本上是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或贬值预期较大时上调风险准备金,在面对升值压力或升值预期较大时下调。
由于风险准备金的初衷是为了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因此在当前贬值无忧的背景下,央行自然是想通过此举来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过快升值,避免对出口部门和实际经济造成冲击。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的成本,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并增加市场中汇率的双向波动和弹性。
上图反应了历次风险准备及调整之后的人民币走势情况,即在调升准备金后人民币走强,反之则走弱。
央行在2017年9月取消了风险准备金后,USDCNH此后一段时间内上涨了近2000多点。同时也鼓励了更多企业选择远期购汇进行套期保值,套保率从当时的6%升至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15%,带动一年期的USDCNH的远期汇率上涨了300点左右(花旗银行数据)。
而在今年取消风险准备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期USDCNH上涨超0.8%或500点,一年期USDCNY远期汇率上涨90个点。市场普遍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双向波动幅度可能重新加大。
在央行的调节政策出炉后,人民币短暂的弱势难以避免。USDCNH短线可能反弹至6.80一线。除了风险准备金之外,如果央行进一步取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的“逆周期因子”,通过“组合拳”的方式强化其维持汇率稳定的目的,人民币可能面临更大幅度的回调。
但短线的波动加剧并不影响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势头,改变的只是上涨的节奏和步伐。正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支持人民币走强的内外部因素依然存在。
在美联储长期维持宽松和低利率的政策背景下,美元很难实质性走强。尤其考虑到如果拜登胜选(可能性越来越高)之后可能推出的高达数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美元将中长期有望保持弱势格局。因此,在USDCNH适度反弹之后,或许我们能看到不错的入场做空机会,届时可能会出现更合适的风险/收益比。
此处提供的材料并未按照旨在促进投资研究独立性的法律要求进行准备,因此被视为营销沟通。虽然它并不受到在投资研究传播之前进行交易的任何禁令,但我们不会在向客户提供信息之前谋求任何优势。
Pepperstone并不保证此处提供的材料准确、及时或完整,因此不应依赖于此。无论是来自第三方还是其他来源的信息,都不应被视为建议;或者购买或出售的要约;或是购买或出售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征求;或是参与任何特定交易策略。它并未考虑读者的财务状况或投资目标。我们建议此内容的读者寻求自己的建议。未经Pepperstone批准,不得复制或重新分发此信息。